风水布局 发布者:陈阳林

仫佬族的走坡节日,是为青年人找寻终身伴侣的节日。而时间被定为八月十五这天,在这天里男女双方相互对歌,以表示爱意。在对歌结束后,相互赠送礼物以表示愿意与对方结成伴侣。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春季走坡选在春节至元宵节的一段时间,秋季走坡选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圩期里。走坡活动,古有惯例,不必发通知、出布告,坡会的日期和场所,群众心中早已有数。相传最大的坡场是东门、乔头、小长安三乡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乡龙潭边的新印坡。届时,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潇洒大方,成群结队,由各村各寨云集到坡场来。唱歌传情,互唱互答,有邀请歌、盘问歌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双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倾诉爱慕之情的“谈情歌”;如双方感情进一步加深,进而即唱“初结歌”,表示初步认定对方为自己的意中人。

对歌结束时,要唱“惜别歌”、“相约歌”,表示年轻恋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盼望再相见的心情,并互赠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饼称“同年饼”,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称“鸳鸯鞋”,意为成双成对,共结同心。

如,男:八月十五月团圆,哥送月饼表姻缘;

为了我俩成双对,礼轻情重妹莫嫌。

女:郎哥爱,手接月饼心花开;

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愿,又约定了下次相见的日期。再次走坡时,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着唱“重逢歌”,试探对方诚意和表示永远相爱的“结双歌”,互相赞美的“赞花歌”,表示别后思念之情的“思双歌”,渴望结亲和向往婚后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离歌”等。双方经过多次约会相见,以歌传情,互相了解后,仍然不能私定终身,因为按照俗例,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再经“月下老人”牵线搭桥,才能结为“秦晋之好”。

仫佬族之所以将此节称为“走坡节”,即指不独在龙潭边的平坝上活动,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绿荫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对歌传情;又因是青年人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所以又叫“后生节”(后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边、石头旁、浓浓的绿荫下,青年男女优美动人的歌声,响彻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仫佬族走坡唱歌传情,都很讲究礼貌,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显示了仫佬族人民纯朴善良的精神风貌。

您可能还喜欢:

怒族拜祭女猎神的原因,你知道吗?

回族文化符号回族服饰文化

凉山彝族丧葬文化,你是否了解?

猎神歌是怒族人民的一种口传文化

不同民族,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的独有特色,并且也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在仫佬族中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这些传统节日又有哪些风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二月春社

二月春社日,家家户户舂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杀,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联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

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剩有余,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

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黄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白蚂蚁之害。

牛王诞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

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

“六月”

是仫佬人祈求保佑,免去虫害、旱灾,五谷丰收,生意兴隆的节日。1911年以前,还要供祭蝗虫神,驱蝗保苗。

祖先节

七月初七,杀鸭祭祖,接祖先回家,七月十四,再次杀鸭,祭祖送祖先。这七天里,家家户户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酒肉,祭祀祖先后人才用餐。到了七月十四这天下午,备上三牲(猪肉、鸡、鸭)、酒菜,供于祖先牌位前。

老年人写好“勤俭持家”、“好善乐施”等字,贴在纸钱包上,叫青年人跑到台前读完一个烧一个。做完之后把纸灰用南瓜叶或芭蕉叶包成两包,穿系在一根小竹木片上,称为“金银担”。再用厚纸折纸船一只,或用芭蕉杆扎成小排,将“金银担”放在上边,送到河边,放入水里,让它随波漂流,称为“送祖宗下船”,祖先就这样被送往冥府了。

安龙节

农历十一月,仫佬山乡有的村寨选择吉日举行盛大的法事,过“安龙节”。请法师主持,安龙上位,请龙神保佑全村安康。“安龙”时,先在村子周围挖4个大坑,每个坑点一盏油灯,日夜点燃,给龙神引路。

法师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火把,挨家逐户,从房间到猪栏,处处赶鬼驱邪。然后用茅草结成一个耳朵形的草标插在大门口的上方。

走坡节

青年人这一天祭月走坡。这天又称“走坡节”或“后生节”。节日前后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赶街之机,在路旁、山坡双双对对唱山歌。情人之间相互赠送月饼(称“同年饼”)、同年鞋(又称“鸳鸯鞋”)。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有的全村男女老少围成一堆堆地唱歌,同时推一个人来做“野敬”。

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间,双手交叉塞住耳朵闭上双眼,四周的人不出一点声息,由一人念咒语,四、五分钟后场中的女子便“晕迷不醒了”,上半身摇晃不定。这时就可通过她来请神请鬼对话和唱歌了。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依饭节”

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又名“志乐顾”。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每隔3-5年举行一次,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古代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

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她,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即依饭节。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

节日时,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

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美学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分肉串节

每年举行两次。也叫社节。这一天,各家筹钱买牲口,每户派一人参加把牲口抬到社王庙去宰杀。将肉分成若干份,并用竹子把它串起来,一串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于庙的两旁,以敬祭社王。祭祀完成后,每个人拿一串肉带回家。这就叫分肉串。

春节

春节为一年诸节日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因此,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限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

年节的活动有许多与汉族相似,只不过各有各的讲究,他们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初二用香纸敬财神,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春节期间也是唱彩调戏的时节,正月十五之夜到别人家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没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民间认为,会给家中带来清洁平安,正月十五闹元宵,耍龙灯,年节结束。

挑新水节

每年正月初一举行挑新水活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家庭主妇点上香和火把,挑着水桶到河边平时打水的地方,插上香,扔下几枚硬币,祭拜水神。之后,打水挑回家,让家人饮用一碗新水。据说,人喝了新水,可以子孙满堂。家畜喝了会体大身健。新年的第一天,如果谁挑上了第一桶新水,认为谁是最吉利的。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所以节日较多,一年中几乎每个月份都有节日。仫佬族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些活动,从中能看出仫佬族文化的多样性。如果你想要更加详细了解仫佬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他们是如何过节的?那就继续往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最完整的仫佬族节日大全哦。

八月节

八月节又称迎新谷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为两天。仡佬族极为重视这一节日,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前往寨中空场。族老指定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牵入场中,然后口诵祈求五

体育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运动,它与文化、习俗也都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而仫佬族作为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传统体育都有哪些特征呢?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仫佬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仫佬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仫佬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与自然抗争中,仫佬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优美的对歌,体现出仫佬族文化的深厚。仫佬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代表性的活动如打灰包、打篾球、竹球、游泳和象步虎掌等,与仫佬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与仫佬族人民须臾不可分离的生活的一部分。

打灰包

打灰包,又叫“打猪脚”,是仫佬族传统的射击体育活动。

打灰包相传盛行于清朝,早期的仫佬族聚居区,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五,都会以村或几个相邻的小村为单位,以每户出一人的形式,集中在祠堂举行“会款”。这种会款,实际上是制定保护农作物和防盗防偷的村民公约。会款这天,要杀猪聚餐,凡有猎枪的户都要把枪带来,举行打灰包比赛。之所以如此,目的在于提高枪法,以便更好地维护治安和保护好农作物。后来,这一以“会款”形式进行的打灰包比赛,逐渐延续了下来,并成为了一项民间的传统体育形式。

现在流行的仫佬族打灰包,其灰包多用蚊帐布包裹着石灰密缝而成,长宽各约五寸。比赛开始前,要把缝制好后的灰包挂在距地面两米多高的柱子上,离射击点约40米远。同时还要从各村中选出一位公证人。比赛开始后,参赛者按抽签次序轮流射击,每次1枪周而复始。打灰包比赛以跪射为主,凡打中灰包(以灰粉飞出为打中)的,奖励猪脚及猪肉。

打篾球

打篾球,又称打篾蛋,是流行于贵州仫佬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仫佬族打篾球所用的球,为柔韧的竹篾编织而成。其形状类似鸡蛋,大的似拳头。里面塞满稻草等物,外面则涂以不同的颜色。

相传,仫佬族的祖先们曾以打篾球作为练兵的一种手段。现在的打篾球活动多见于贵州遵义、怀仁、织金等地的仫佬族村寨中。打篾球时,需要机智、灵巧、速度和耐力。因其运动量大,技巧性高,故多为青年男女参加。

打篾球比赛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比赛双方人数相等,由寨与寨、同姓氏或同家庭之间组队进行。比赛场地因地制宜,也可按参加人数或观众多少而协议定。比赛的场地中心需画线或横置一竹竿为“河”界。篾球可用手拍、推、托、扣,或用脚踢、用足勾过“河”界。比赛过程中,运送球不能触及身体(除手、足之外),篾球打不过“河”者也算输。如果球在本方界内落地,对方则可过“河”占领落点之内的地盘,重新画“河”为界,最后以一方被赶出自己的场地为止。

还有一种比赛方式为累计记分。比赛开始时,由上次优胜者开球,不分组也不限定人数。球一出手,人们便朝球落地点奔去,由先抢到篾球者发球。以此方式循环进行,发球次数多者获胜。

游泳

游泳,是流行在仫佬族民间的水上体育活动,这一活动形式的流行与仫佬族的聚居环境和生产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在广西的仫佬山区,武阳江、龙江流贯其中,水利资源十分丰富。这一地理环境练就了仫佬人多样的水上运动技能。建国后,国家又在仫佬族生活的区域修建了十多座水库,这些都成了仫佬族的天然游泳场所,许多仫佬族人因此皆善水上活动,而游泳就是其中广泛流行于仫佬族民间的一项水上体育活动,且尤受青少年的喜爱。

仫佬族游泳活动的比赛主要采取速度技巧赛的形式。比赛时,人们往往把水果或石子抛在河里,并规定好时间,谁能最先全部捞上来即为获胜者。有时还分组比赛,优胜者奖给水果,摸不到的罚游水。这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促进了群众性游泳的开展。

您可能还喜欢:

怒族的多样节庆与唯美服饰文化

酷嗜酸辣饮食习俗的仫佬族

历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舞

羌族民间戏剧:释比戏

仫佬族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从很久以前传承下来的一种风俗。其中二月春社就是一种祭拜灶王的集体仪式。在仫佬族的眼中,只有祭拜了灶王来年才能五谷丰登。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二月社也叫“祭社王”或“春祭”,这是仫佬族一种集体崇拜仪式,以“冬”为单位进行,具体日期看历书决定。据说社王能保禾苗丰收,因此为仫佬人民所崇敬,二月祭社的目的就是祈求社王保佑五谷丰登。

社有社庙,多设于村头大树下。仫佬族的二月春社日当日,家家户户舂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杀,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联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

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剩有余,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黄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白蚂蚁之害。

祭期,由值年头人(由同“冬”的各户轮流担任)备办香纸蜡烛,同时还要担负杀猪分肉的事务。祭一次杀猪一头(全村集钱),以煮熟的头、脚、尾、肚肠祭供社王,其余的生猪肉待祭过社王后,由值年头人平均分给各户。当天夜晚,家家户户过节,杀鸡、包粽粑(春节期间仫佬族不包粽,二月社才包)。先供奉祖宗,后全家食用。凡在上年讨媳妇的,必须在这一天送10至20担粽粑到女方家认亲,接新娘回家,女方家也必须以相同的礼物回敬。

社节那天,仫佬族还有向“社王”报丁的习惯。凡是有新生男婴之家,必须备办猪头等三牲供品去拜祭“社王”。主人点燃一柱香,插到“社王”偶象前,摆上供品,斟上三杯酒,口唱“婆王给我生贵子,我请社王保平安,孩子成长续香火,祖业万代有人传”之类的歌。认为这样,就能以虔诚之心取得“社王”的保佑。孩子就可以除病消灾,健康成长。同时还要给同一“社王”辖区的各户分红蛋,表示通报自己家庭又添丁了。但是“报丁”只限于报男孩,生女孩不需报。

您可能还喜欢: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艺术文化

让人垂涟的回族清真美食文化

盘点畲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自然崇拜的遗俗,锡伯族的祈年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