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熙

韩国的少男少女组合都继少女时代之后开始慢慢地进入中国,中国粉丝甚至还比韩国粉丝多的多,给他们的支持也是更多。不过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是有着少数民族组合非常不错。

那么,本期黎族文化一起了解黎族的山鹰组合。

“山鹰”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是我国亿万少数民族的甲壳虫乐队,96年曾代表中国音乐出征亚洲音乐节并获得重奖,他们由来自四川大凉山的三个俊朗彝族青年在1993组成·千年彝山的青山绿水造就了他们的嗓音——悠扬之中带着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狂野;他们的音乐张扬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情感张力。

山鹰的音乐追求理念是要作经得起时间洗礼的永远都值得听的音乐,山鹰曾经在大红大紫的时候毅然选择离开了大城市,回到西南腹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高地采风,用山鹰主创者吉克曲布的话说就是“寻找那消失在山后面的声音”。

他们为的是回归民间找寻那日益流逝的民族音乐元素,不让自己的音乐被都市商业化气息俗化。在三年的采风期间,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包括对人生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确定了今后要走的“彝族新民谣”音乐道路。

“老鹰”——吉克曲布。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美姑河畔一个古老的村庄,是“山鹰组合”的主创者之一。“山鹰组合”成名曲《走出大凉山》、《七月火把节》、《离开家的孩子》等都出自其手。“黑鹰”——瓦其依合。出生在四川大凉山昭觉县的高寒部落。1993年和老鹰一起,共同组建山鹰组合。

他创作的歌曲也一如故乡的高山一样大气、开阔,从早期的《彝人》、《相同的心愿》,到近期推出的《漂人》等。“飞鹰”——沙玛拉且。出生在四川大凉山腹地美姑县。12岁开始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念书。1995年加入“山鹰组合”,不断有作品《山里的汉子》、《往事随风》等问世。奥杰阿格曾是组合成员。

“黑鹰”——瓦其依合。出生在四川大凉山昭觉县的高寒部落。1993年和老鹰一起,共同组建山鹰组合,作品有《彝人》《相同的心愿》《漂人》等,他的嗓音嘹亮而富有磁性,在组合演唱中,瓦其依合经常负责高声部。

2009年瓦其依合制作了一张融合彝族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专辑——《黑鹰之梦》(dvd版《南方故事》),在这张专辑中瓦其依合把彝族古老、神秘、旷远的气质融入世界音乐之中,2010年9月《黑鹰之梦》荣获宋庄音乐2009华语音乐十大专辑

飞鹰——沙玛拉且。出生在四川大凉山腹地美姑县。帅气的沙玛拉且酷爱舞蹈,从小就在美姑县闯出了小舞王的名号(他的经典舞是点抽),因此被选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深造,毕业后回到凉山洲歌舞团工作了四年。

1995年奥杰阿格离队后,沙玛拉且加入山鹰组合,朋友们习惯叫他“阿强”。沙玛拉且拥有潇洒的舞姿和极富磁性的嗓音。作品有《山里的汉子》《我们》《一路走过》《在一场雨中醒来》《等待春天》等。

【结束语】山鹰组合的人都来自于四川大凉山,四川大凉山在他们的创作歌词中,也让人们对于这个山里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山鹰组合也被称为是黎族歌手组合的代表。

藏族的民歌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以赞美、祝福还有歌颂宗教信仰为主。在藏族文化中,有很多出名的女歌手,她们将他们的特色展现在大家眼前,让大家都体会到藏族的民俗风情,为民族文化锦上添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藏族的女歌手有哪些吧。

阿兰·达瓦卓玛

阿兰·达瓦卓玛,在中国被称为阿兰,1987年7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中国藏族女歌手。

2006年初签约日本艾回唱片公司,开启了她在日本的演艺生涯。2009年阿兰的第九张单曲《久远の河》于日本oricon日销量榜上获得冠军,周销量榜上获得季军,打破王菲于1999年凭《eyes on me》打入同榜第九位的纪录。

2011年回国后签约唱片公司乐华娱乐,并与2012年6月18日发行回国后的首张专辑《love song》,9月参与实景秀《鸟巢·吸引》出演女主角。2013年1月25日获得音乐先锋榜2012颁奖典礼“先锋演绎歌手”奖,4月13日获得“音悦v榜”年度盛典“内地风向女艺人”奖,11月3日出席新锐第五届全国校花大赛,担任嘉宾。

白玛措

白玛措,女,藏族,1989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白马藏族自治州。1997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音乐大学。2003年获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法学学士学位。现在藏族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工作,助理研究员。

才旦卓玛

才旦卓玛,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西藏日喀则人,藏族。

1937年6月出生于西藏日喀则,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则文工团当学员。1957年8月至12月,在西藏公学预科学习。1958年底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从师著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历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员、团长,西藏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西藏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

格桑志玛

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语文学院藏语文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西南民族学院藏学系副教授,翻译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汉藏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1982年至2002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要讲授《汉藏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计算机藏文使用技术》。

 此外承担过《藏文翻译文选》、《基础藏文》、《藏文口语教学》、《导游学》(汉文版)、《现代基础汉语》>等课程的教学。科研成果主要发表在《西南民族学院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藏语文研究)等学术刊物上。

负责并承担了西藏自治区办公厅的重点科研项目“汉藏公文计算机翻辅助翻译系统”的部分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参加并承担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距离教育培训教材”的翻译与录制工作。

仁钦卓玛

在不懈的歌唱艺术追求之路上,仁钦卓玛兼收并蓄,她在不破坏藏族传统音乐表演风格的前提下,积极汲取其他演唱风格的营养,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源自于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浓浓深情,她先后原唱或翻唱了《多彩的哈达》、《仓央嘉措情歌》、《格桑花开的地方》、《彩虹天堂》、《月光草原》、《雪域欢歌》、《美人》、《我爱西藏》等许多经典作品,带着祝福、带着期盼、带着向往,她把一首首自己的歌曲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奉献给了养育自己的大地母亲和民族。

猜你可能也喜欢:

赫哲族舞蹈,荟萃浓郁民族特色

布依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哪些

赫哲族明星名人有哪些,知道吗?

赫哲族姓氏大全

在每一个民间中,其舞蹈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各种节日中,舞蹈更是人民表达喜悦的主要方式。那么,黎族的代表性舞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黎族文化中了解看看吧。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柴舞历史渊源:

黎族民间传说,建茅屋时,竹竿不断从屋顶滑下,人们为避免打脚碰头刺脸,便不断地跳呀跃啊。这情形颇具趣味,就逐渐模仿和改进,便形成了“跳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当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12天、24天、一个月不等时间,然后入土。在停棺“旱赛”期间,丧家及周村相关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丧家跳打柴舞。

清代《崖州志》对这一习俗作了记载:“丧葬。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诸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则指跳打柴舞这是如今所见的唯一记载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献。

打柴舞传承意义:

由于打柴舞道具、节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极强的娱乐、竞技成份,打柴舞很快传遍整个海南黎族地区,成为黎族著名的舞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