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金熙

中国总共分为有着56个民族,不过这些也已经是简略合并之后的。中国还是有着很多的未识别民族以及被合并入其它民族的少数民族,纳西族和摩梭族是什么关系呢?那么,本期一起来详解这两个民族习俗等等特别相似的民族吧!

摩梭,是摩梭人的自称;纳西,是纳西人的自称。摩梭人和纳西人是纳西族的不同支系。后来在民族识别时,鉴定他们属于同一民族,这样,用了“纳西族”的自称作为他们整个民族的族称。摩梭人,不是摩梭族,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

纳西族由于各支系之间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不同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与家庭形态。聚居在丽江一带纳西族早已实行了一夫一妻制,而居住在滇川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在过去则过着不娶不嫁的婚姻生活。

在同一个民族中竟然存在着父系、母系以及父系与母系并行的婚姻家庭形态,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摩梭人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摩梭人一部分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但他们不属于蒙古族,早在汉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已经来到云南,而之后的几百年蒙古人才来,而后来被归为纳西族的支系是因为木府的兴盛导致与周边势力融合所致。

摩梭人的叫法从族群归属存在争议来说,暂定为摩梭人。摩梭人自称“纳”或者“纳日”,摩梭人认为黑色能包裹万物,崇尚黑色。

摩梭人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它的巫师称作达巴,达巴参与每个摩梭人生老病死,一生的所有过程。后来由于政治影响,喇嘛教成为摩梭族人的主要信仰,大多数屋子的每个角落和屋外,都有堆放成金字塔形状的白石祭坛。大部分摩梭族人没有听过耶稣的名字。直到几年前才有摩梭族基督徒,现今已约有20位基督徒。

纳西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而着称于世。纳西语是纳西族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际工具,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而纳西族的文字有东巴文和哥巴文,是纳西族文化重要的内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璀璨光芒的瑰宝。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活着的原始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书写成的两万余册东巴经籍,是关于纳西族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发展进程的百科全书。

东巴语言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汉族则是作为人最多的民族,绝大部分的历史以及一些探索都是依据汉族去探索。而少数民族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那么,本期一起来了解吧!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构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凝聚力很强的中华民族这一整体,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关系史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格局和个性的形成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少数民族之间的历史关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关系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历来对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研究得比较多的,但对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则还显得十分薄弱,特别是对具体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繁衍生息于中国西南部的藏族和纳西族是两个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突出的文化个性的民族,它们都曾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历史关系,成为中国西南民族史和地方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成为推动当地“茶马古道”上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关键动力之一。

至今,国内藏学界和东方学界把东巴教视为解开藏族早期苯教之谜的重要线索。研究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关系,对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西南地方史、民族史以及“藏彝走廊”上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整合,都有重要的意义。

迄今国内外对纳藏两族的历史关系有过一些零星的研究,但多侧重于某一方面,如西方学者对苯教和东巴教的比较研究,中方学者以单篇文章概论两族关系等,但至今尚没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论着。

从政治、宗教、文艺、民族融合等方面,对纳藏两族的历史关系作一个初步而有系统性的探研。由于历史上与纳藏关系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汉文和藏文)连贯性的欠缺,以及由于历史上纷纭复杂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迁因素,在两族的关系史上,有着交流相对频繁与相对阻隔的不同历史阶段。

因此,对历史上纳藏关系的研究,将不遵循传统的按朝代顺序逐一论述的“民族关系史”模式,而是采取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民族融合等方面分别探讨两族关系的方法,每一模块的内容又尽量贯穿以历史发展的脉络。

纳西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是一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民族,并且创造了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这样的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的纳西族文化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东巴民族,指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纳西族文化也被称为东巴文化。

东巴,即东巴文化,也指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的具体表现:

1、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特点: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但是每个图形都已经有了它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有了固定的读音,已经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显而易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

2、艺术

舞蹈:东巴舞蹈是指东巴教的进行宗教仪式过程中,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它表现了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服饰:纳西族服饰也是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这主要体现在纳西族妇女的服饰上。她们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个刺绣圆盘所象征的一样,肩担日月,背负星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她们日夜操劳,几乎担负了所有的家务劳动。

音乐: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有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巴唱腔音乐有五十种左右,吟唱以纳西民民族曲调为基础,在器乐上主要是用板铃、板鼓、锣、钹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

绘画:古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画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

3、宗教

经文:东巴经文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其中,《东巴经》比较完整地记载着反映纳西族远古时期生活的神话,其数量质量都很惊人。他不仅对后来纳西族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大大丰富了祖国各民族的神话宝库。

仪式: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主要有祭天;祭署;祭风;祭丁巴什罗;素祖;汝众华;占卜。

中国自建国至今虽已经过了几十年,但是由于中国的庞大至今还有着很多民族仍为有着自己的名称。这也就导致了未识别民族的出现,有些民族则是被归属于其它民族。

那么,本期来了解一下纳西族支系摩梭人。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据《元史·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川滇交界的永宁地区曾是吐蕃统治地方,唐初么些部落定居于此,传至元初为三十一世,约七百多年。

永宁藏语称“答蓝”,摩梭语称“吕底”,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途经此地,始定名为“永宁”。永宁从元代开始建立永宁州,后升为永宁府,因摩梭人部落首领率众归顺并随军征战有功,赐袭永宁土司和蒗 蕖土司职衔,历经明、清、民国至1956年民主改革时止,阿姓土酋共传38任土司。

宁菠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

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旧时,摩梭地区以农牧经济为主,还擅长赶马经商和家庭手工业(纺织、缝制、酿酒、打牛奶、做酥油等),但由于处在封建领主经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民主改革以来,摩梭地区的各项事业建设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凡有年满12岁男、女孩子的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一举行成丁礼,摩梭人称“里给”或“毯给”,即穿裤子或裙子。

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女趁机结交阿夏。

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而舞蹈。领舞者吹竹笛伴奏,舞者一律面向火堆,男女紧挽手臂,五指交叉合扣,逆时针方向环动歌舞,时而加入呼喊声,气氛欢快热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