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阳一

三伏天到来之后,气温就会节节攀高,各类健康问题也有可能会随之而来。闷热的天气我们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防止中暑;也应该小心因吹空调而染上感冒等小毛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如何健康度过三伏天来支支招吧。

衣:夏季着装宜浅色为主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最闷热的时节。“三伏天”里,往往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极容易发生中暑。”为此,在三伏天里的穿衣原则最好以轻、薄、柔软为好。衣料的透气性、吸热性愈好,愈能有效帮助人体散热,使人穿着舒适、凉爽。夏天还宜穿浅色服装,忌以深色、黑色为主,这些衣服特别吸热。

此外,夏季外出还要注意防晒,不仅使皮肤晒黑,还会导致白内障、皮肤晒伤,甚至引发皮癌等。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教授建议,在强光照射下,最好戴顶帽子或撑把遮阳伞,以保护头部,预防中暑。

食:饮食多酸多甘、补气去火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容易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再加上暑气逼人,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容易导致人体内寒过甚。俗话说:“夏季暑湿,适宜清补”。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以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还宜食酸,可适当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菠萝、西瓜等。

此外,炎炎夏日还易导致人的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容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以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为佳。此外,牛奶性微寒,可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住:孵空调注意先清洁空调

三伏天里,人们都喜欢窝在空调间里消暑纳凉,但如果不注意对空调清洗,也会因长时间在受污染的空气中而受到病害困扰。专业从事家居环境健康研究的张世新高级工程师分析说,空调散热片潮湿的环境和空调运转时适宜温度,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因此,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对空调消毒清洗。像艾叶等中草药配方的专业空调消毒剂对散热片消毒,既保证对人体安全性,同时ph值为中性也不会对散热片产生腐蚀作用。除换季时要对散热片消毒外,空调使用时节应注意每月对散热片消毒一次,而每次操作也就多花一分钟。

此外,孵空调、吹电扇也不能盲目贪凉,风量不宜开得过大,也不宜对着身体或某个部位直吹,最好吹吹停停。夏天还要尽可能避免用凉水冲脚受寒,引发疾病。

行:出游防中暑、胃肠感冒和晒伤

三伏天正逢暑假,出行人群热情不减。专家建议,出行需谨记注意事项。中暑为夏季多发及高发病,常表现为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呕恶腹痛等。中暑原因除了高温、高湿及太阳直射外,还有过度疲劳、补水或睡眠不足及身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

此外,夏季还易患胃肠感冒,若机体消化功能虚弱兼脾胃不和,则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反应,如:食欲差、泛酸、烧心,以致恶心、呕吐,有时还伴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为此,提醒出行时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同时长时间在阳光下应注意防晒。

猜你可能也喜欢:

解析:立夏结婚好不好?

谷雨节气适宜结婚吗?

立夏吃粽子吗,立夏为什么要吃粽子

客家立夏习俗与风俗

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季节,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很多人这时候惧怕炎热就干脆窝在家里不出门。运动少了,能量消耗减少了,再加上暑湿困脾,脾胃运化功能不强,所以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

那么,三伏天的饮食有什么讲究?这一个多月要如何吃才是最健康的呢?请随小编来看一下三伏天的饮食原则吧。

原则一,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事实证明,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原则二,补气去火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饮食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地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此外,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关于夏日祛火的食物,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牛奶也是夏日解毒去火的好食品。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发挥“去火”功效。大家都知道牛奶有镇静安眠的功效,在炎炎夏日可以很好的促进睡眠,有效避免“夏季情感障碍”。但要注意,牛奶冻成冰块食用营养成分将被破坏。

原则三,尽可能多食新鲜蔬果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及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时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特别提示]

高温作业人员的在饮食和营养方面更应多补水、食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高温作业人员热量消耗大,出汗多,身体的生理代谢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从事高温工作的人员每天出汗超过常人出汗量的5~7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发,机体内所需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跑掉。如果不及时补充排掉的水分和盐分,将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乏无力、四肢酸懒、体力下降等现象,严重时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那么,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应该补充多少水分和食盐呢?一般来说,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

为了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饮食与营养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总热量应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或豆类蛋白。对高温作业人员的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高温作业人员要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以预防某些维生素缺乏病。

你也许会喜欢:

24节气歌的来历及含义

仲夏是什么意思,仲夏是几月

探究:打春是什么意思

详解:什么是三伏天?

本月中旬就将进入一生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了。在此期间,天气湿热难耐,脾胃功能低下。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脾胃方面,更加要注重调理,辅以其他手段,相信你一定能够度过一个快乐的夏天。

那么,在二十四节气之小暑来临之际,应该如何养生呢?请来看一看董易林老师的夏日养生指南吧。

精神调养

按照阴阳五行属性,夏季五行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心主神志,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由于天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起居调养

夏季昼长夜短,应顺应四时之气,晚睡早起,以适应夏季生长之气。由于夏季阳盛阴虚,容易“夏打盹儿”,所以,中午增加午休时间非常必要。中午增加午休,不仅可以有效消除疲劳,还可有效保持下午的精力充沛。需要注意的是,中午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多则无益,容易造成头脑混胀。

饮食调养

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夏季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如羊肉、牛肉、辣椒等,以免内热而诱发其它疾病。饮食方面同时忌贪冷贪凉。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运动调养

运动虽有利强身健体,但夏季不宜运动量过大。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很多人以多流汗的方法进行减肥,虽有效但不利身体,因为出汗过多容易损伤心阴。虽然夏季炎热,运动后却不宜大量饮用凉水或冰镇饮料来达到降温防暑的目的。建议夏季在运动后多喝温热水、凉开水或茶水,而以绿茶为佳。同样,在运动大汗淋漓后不宜着急冲洗冷水澡,而以温热水淋浴为宜。

你也许会喜欢:

详解: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的饮食有什么讲究

四大适宜三伏天的运动

十大三伏天的避暑胜地盘点

古时候的人在称赞一个人上进,读书或者练武勤奋刻苦的时候,除了用闻鸡起舞,映雪囊萤之类的成语之外,用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个具有明显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了。

那么,什么是三伏?为什么说夏练三伏就是一个人刻苦上进的表现呢?三伏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014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又是多少呢?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三伏天的定义

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 天)。

三伏天的气候特征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居住环境恶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试想如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习文练武,对于人的意志力会不会是极大的考验呢?难怪说“夏练三伏”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任何一个节气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那么,三伏天的故事呢?本期小编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三伏天的由来和习俗。所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下,往下翻页往下看。让你更加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