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金夕一

酒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而每个民族对于酒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好比羌族吧,他们的酿酒就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而且各个羌族男人都是海量。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酒方式,叫做砸酒。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咂酒是羌民族饮用最普遍的一种酒,咂酒其味醇香爽口,是各种场合羌民饮用之佳品。咂酒的历史悠久,一位游历到四川的朝鲜诗人李齐贤在《鹧鸪天·饮麦酒》的词中写道:“未用真珠滴夜风,碧筩醇酎气相同,舌头金液凝初满,眼底黄云险欲空。香不断,味难穷,更添春露吸长虹,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词中所叙麦酒的色、味、香以及饮法都与羌族咂酒极为相似。

咂酒的酿造

羌族的咂酒大多选用本地出产的青稞、小麦,大麦、玉米。酿酒的原料要选上等粮食,酿酒的日子由家中的老人用占卜的方式确定。女性负责原料的筛选、清洗工作,男性则由老人带领把客厅打扫干净,焚香祈祷,用柏香焚熏,意为驱走房中的秽气,使厅房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柏香味。厅房扫净晾干后,把洗净的粮食装入大笼中蒸熟,再用簸箕搬到厅房,用竹耙拨平,用竹竿把它围住以防“走气”。等酒料晾温后拌上酒曲,装入一人高的大肚子坛里,用麦草和泥封住坛口,置于一旁,然后老人继续焚香祈祷,祈求人神、祖神、坛神,保佑酿酒成功,许愿开坛时请众神享用。

七天后的开坛是一个大日子,开坛时庄重肃穆,老人带领全家男丁跪在祖先神像前祭拜,然后用铁铲子把泥上凿开一条缝,一股酒香便扑鼻而来。老人先盛上一罐,添上凉开水,献给众神,感谢酿酒成功及他们对羌人的佑护之恩,然后把酒从大坛子中取出,放入装水坛子里再和泥封住大坛子口。当天晚上一家老少就可以喝上甜美的咂酒了。

咂酒的特点

咂酒是粮食酒,酒含于粮食酒料之中,须加水稀释后方可饮用。喝咂酒不能只顾喝,而要边喝边掺开水,加水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水的温度使谷物颗粒内的酒精成分充分浸出。倒进去的水浮在上面,经过浸泡后的酒沉坛底,而酒竿是直插坛底的,喝咂酒时千万记住,莫把酒竿抽出放在酒坛颈部处喝,小心烫伤你的舌头。咂酒是逐渐从酒坛内酒糟的上部往底部喝的,所以咂酒味美香醇、富含营养,比白酒温和,微酸有解渴止饥、除乏驱寒、去暑消食的功能。

您可能还喜欢:

经典壮族歌谣文化,你了解吗?

浅谈瑶族达努节文化

白族建筑文化,白族照壁文化

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瑶族干巴节文化

羌族地区信奉原始信仰,盛行万物有灵,羌民有多种信仰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本期的羌族文化就为大家介绍下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释比

羌族释比,羌语为“许、比、释古、释比”,汉语称为“端公”。释比仅限男性,要结婚生子。其主要经文无文字记载,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释比的主要法器有猴头帽、羊皮鼓、铜锣、神杖神棍、师刀、令牌和兽骨封、羊角卦等。释比的法术包括预卜占卦(分羊髀卜、鸡蛋卜、白狗卜等)、驱鬼除邪(送茅草人),踩红锅、踩犁铧、开红山、划水碗等。

释比作法前要用净水沐浴,燃香柏熏身或杀白鸡祭祖。如遇大的祭祀活动,如祭山大典、行成年礼等,还需提前49天忌食,斋戒沐浴,以示对神的虔诚和敬意。

羌寨中凡祭山、冠礼、还愿、安神驱鬼、治病、招魂、消灾、看风水、乃至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均必在释比前来主持,因而在羌民中的地位极高,既是人神中介者,又是文化传播者,更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不同的释比在某些法事各有一定的对象和范围,因而所用的羊皮鼓的颜色也有所区别:上坛为白色,中坛为黑色,下坛为黄色。所以释比口传心授的经文以其对做法事的性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坛。上坛讲神事,中坛讲人事,下坛驱鬼。

信仰活动

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以祭天神最为常见,祭山神最为隆重。新中国成立前,每天早上和黄昏的时候老人们都要在自家的照楼楼顶的白石下烧柏枝,以敬天神。过年过节或有天灾人祸的时候敬神、祈祷更为频繁。春节期间,全家老少必须到照楼顶上祭祀,向天神敬献酒、腊肉、饭食、馍馍等供品。

它是古代羌人祭祀天神、山神,祈求山神、天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会前选会首,由寨中各户轮流担任,祭祀活动由会首筹备,每户的男丁参加(丧家和有产妇的人家不参加),十二岁以上的男孩第一次参加时,须带刀头、敬酒、馍馍等祭品敬神。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举行祭山会的时间各地亦不相同,一般在春秋两季举行,即在春季举行祷福的祭祀仪式,在秋收后举行还愿酬谢仪式,叫春祷秋酬。祭山 可分为“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吊狗祭山”等几种。在采用神羊祭山的仪式中所用的羊必须是全身纯白或纯黑的公羊,并要用红、白、黑、蓝、黄五色绒线的花环拴在羊角上。将宰杀的一只公羊及一只红公鸡用来祭山神。在汶川、茂县、北川还流行吊白狗祭山。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羌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他们对歌舞的热爱体现在羌族的沙朗,这是羌族人爱跳的一种舞蹈,有着丰富的羌族文化内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会跳羌族沙朗,而“沙朗”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娱自乐性较强的集体舞蹈形式。现羌族沙朗已经要由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沙朗属于集体性舞蹈,由能歌善舞者领头,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围成圈边跳边唱,下肢动作灵活,双臂前后摆动,所唱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完全用羌语演唱。跳羌族沙朗不分时间、地点,想跳就跳,节日场面特别大。该舞蹈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羌族沙朗表现了羌族人民乐观、积极向上、不畏艰险、顽强的精神面貌。

北川自古以来是羌族聚居地,羌寨风俗善良淳朴热情奔放,羌羌族沙朗表演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极具本土地域特色。羌人好歌舞,羌语中称“沙朗”,汉意是“载歌载舞”的意思。羌人两情相悦唱情歌,不幸郁闷唱苦歌,男婚女嫁唱喜歌,亲人亡故唱丧歌,年节聚会唱酒歌,劳作解乏唱山歌,习惯于围成一圈边跳边唱。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沙朗的发展。早在商时期,古羌人完全从事的是游牧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以“祭”的方式祭天,祭祀活动十分庞大而又隆重。祭祀从“祭”开始也就有了舞的端倪,“沙朗”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娱自乐性较强的集体舞蹈形式。后来艺术家深入民间收集整理,进行推广。

2003年,北川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定为羌历节,并在这一天进行羌族沙朗的游行和比赛并颁奖。以后每年羌历节都要进行这样的活动,以此推广羌族沙朗。

在5.12大地震中,很多会跳羌族沙朗和对羌族沙朗有深入研究的人都在地震中去世,很多老百姓失去家园,流离失所,无心思歌舞,通往区乡的很多道路不通,羌族沙朗的收集整理非常困难。部分音像制品和羌族沙朗研究成果失散。

羌族沙朗能从民间社会走向舞台,能得到羌族人民的喜爱,得到专家艺术团体的重视,形成完美的文化艺术奉献给民族与社会,这是羌民族的自豪,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艺术魅力。羌族沙朗把传承民族文化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对促进品牌效应的形成和地方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那么,古羌人和如今羌族是什么关系呢?随本期的羌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古羌人是上古时期,生活在现今中国领土上一个重要的群体。古羌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西部许多不同民族的统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等。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涿水草而居。所以古羌人与羌族不是同一个概念。

有专家指出,纳西族和三星堆的古族等很多民族都与羌有着直接的关系。 岷江上游地区是古代一些民族往来的走廊,秦汉时期这一走廊上经常能看到河湟一代羌人迁移的身影。经过一次次迁徒和不断的民族融合、变迁,这个古老的民族现在还剩下不到30万人口,主要居住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藩、黑水县等地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前年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所以说如今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喝的酒可能更多是啤酒烧酒类的,但羌族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是自己酿酒。羌族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世世代代传承,源远流长,包含着羌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羌族酿酒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羌族文化中的酿酒文化。

羌族酒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古羌文化中包含着酒的醇香。从古到今,羌族历来就有自身独特的酒文化风格,并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给华夏儿女的生活增添了五彩缤纷。

羌族人喜欢饮酒,也善于饮酒,饮酒是羌族人的一种民间风气,大到宗教祭祀、还愿、冠礼、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修房造屋,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招待贵宾、朋友聚会等都以酒来助兴。酒涉及到羌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发挥着它的独特魅力。

羌族人逢酒必歌,有酒必舞,歌声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咏意,羌人的萨郎舞就是酒、歌、舞的一种融合。歌咏情、舞展志、酒助兴,萨朗中充满了酒的奔放。酒、歌、舞再加上悠扬的羌笛声,构成了一幕幕即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情调的歌舞剧。从古至今,酒、歌、舞的一种融合。歌咏情、舞展志、酒助兴,萨郎中充满了酒的奔放。酒、歌、舞再加上悠扬的羌笛声,构成了一幕幕即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情调的歌舞剧。从古至今,酒、歌、舞几乎成为羌人生活的一种需求,或者说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歌词中包含着歌唱羌山大地、歌颂英雄人物、歌唱劳动、爱情等。歌声中渗透着欢乐自由,但总有一种让人挥之不尽的忧伤,使听者仿佛又听见悠扬的羌笛声夹杂着凄冽的寒风越过高山草地从遥远的地方飘来。

羌酒是砸酒、麦酒、蜂蜜酒和面蒸酒(醒槽)的统称。这四种酒中砸酒适用最广泛,不论什么场合都在使用,具有普遍性,羌民们几乎每家每户常年都备有,而其余三种酒不具有普遍性,只局限于某些特殊的礼仪式家庭才具有特殊性。羌民族的酒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酒的酿制(“酒道”)等,而且还包括“酒”,即饮酒歌舞、开坛词及与酒有关的民俗民风、祭祀、还愿、冠礼等人生礼仪和民俗礼仪活动。

您可能也喜欢:

独具特色的基诺族凉拌茶文化

远方的声音,基诺族民歌文化

颇具民族特色的基诺族大鼓舞文化

关于京族三岛的传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