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刘原一

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蒙古族人民在每年七、八月间举办的庆祝丰收的文体娱乐大会。在那达慕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热闹欢腾,令人流连忘返,那么那达慕大会有什么特色,又有什么意义呢?让传统节日为你介绍。

那达慕大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一般为期五天,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以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了,节日到来时,远近民众都要汇聚一堂,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也一道前来共襄盛举,真可谓是草原的欢乐盛会。而那达慕大会历史相当悠久,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节日礼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传统的礼仪流传至今,仍具有神奇的魅力,为现代的那达慕大会增添了历史的色彩。每一届那达慕大会都与往届一样,力求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独特的蒙古民族风情。

那达慕大会主席台前方要竖立三枚旗杆,其中有一面三角白底蓝边旗,上面写着“四子王部落楚古拉甘”旗帜,“楚古拉甘”蒙语意为集合或队列之意。三角旗白底、蓝边、蓝字。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宽广永恒,每当草原上举行集会、过节、假日等,都要插上这面旗帜,一直延续至今。

全副武装的九个蒙古武士骑着九匹白马,手举九个苏鲁锭,走在那达慕大会队列的最前面,苏鲁锭是蒙古族信奉长生天的“活化”和象征,哈乐(黑)苏鲁锭代表着强大的势力和权威,察干(白)苏鲁锭代表和平的象征,那达慕苏鲁锭队列习俗一般由9—13个组成,十三和九是吉祥的数字。

苏鲁锭祭台中央摆有大桌子,在蒙古人的习惯上,每当大型集会和开那达慕时,苏鲁锭祭祀和火的祭祀同时并列举行,祭祀用品有全羊、奶食、酒、炸棒棒等等,祭祀由民间有威望的老者主持,开始烧香火、烧柏树等香味植物以表示驱邪为洁。接着给苏鲁锭和火神供祀祭品,而后由老者带领唱《苏鲁锭桑》或《圣主桑》,最后在“达拉拉嘎”(叫好运)桶放入箭、奶食、羊胸等物品绕苏鲁锭台三周叫好运,祝贺美满幸福、成功。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为了这天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为农业民族在稻谷成熟的这天,景颇族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新米节,在民族文化中留下印记。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

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打,接着把打出的稻谷炒干,舂成米。把新米和老米混合在一起做饭(老米还没有吃完,新米又有了,含有够吃够穿的意思)。蒸饭时,蒸盖上摆着谷穗;若是闰月过新米节,蒸盖上摆十三穗,不闰月则摆十二穗。

在吃新米时,先将准备好的干鱼、干老鼠、鸡蛋、新米粑粑、水酒洒到田里献地鬼,祈祷来年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蒸新米饭时,主人家的老阿爹向围着他的客人、家人唱起了稻谷的来源:从前,冒难(天地之神)把地上的稻谷全搬上天,人们只得吃芋头过日子。后来,狗从太阳居住的地方跑来,尾巴上还沾着不少稻谷。人们就拿狗尾巴上的稻谷作种,撒到田里,从此才吃上稻米饭。还唱种稻的全过程,传授生产知识。

袅袅炊烟飘散在湛蓝的天空,通红的火炭余热灼人,主人家的老阿妈把手洗干净,打开蒸盖。随着淡淡的蒸气向四方飞散,一阵扑鼻的清香溢满屋内,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深呼吸的动作,口水不知不觉地咽到肚子里去!这时,老阿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用筷子将米饭一筷一筷地挑出放在青菜叶上,有几个亡亲就放几包,以此悼念先人。

祭祖完毕,只听老阿爹“瞰”地叫了两声,就看见一条摇着尾巴的狗进了屋。老阿妈从蒸笼里挑出一些米饭,放在狗面前给狗吃。直到狗吃饱,摇着尾巴出去后,全家人和客人才端碗理筷,尽情饱餐。家人一时回不来的,要留下一包新米,等回来后煮给他吃。

吃完新米饭,太阳落山了,滚圆明亮的大月亮爬上了山顶。这时便在寨子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火苗;中天,月光与火光相辉映。大家围着篝火,在象脚鼓和鋩锣的伴奏下舞蹈。男子挥动被火光照得发光的长刀,妇女在胸前上下左右摆动手帕,尽情歌舞,欢庆丰收的到来。

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用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的一个活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本期的那达慕带你去了解古老而神圣,那达慕大会的来历。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

再藏民生活的地区,每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家家户户,男男女女都要出来,在田间地头,举行一次盛大的庆丰年,求吉祥的活动,年年岁岁,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今天古老的传统节日--望果节。本期藏族文化就为你介绍望果节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在一个叫“饿死羊”的草滩上,居住着几户牧羊人,他们早上没有奶茶喝,用凉水充饥,晚上也只能有一点点肉度日子,生活很穷很苦。有一年遭大旱、草滩被太阳晒成一占焦土,牛羊断水缺草,渴死饿死的难以计数,眼看没有活路了,人们不得不拔起帐篷,离乡背井。

有一位牧羊老人,他实在舍不自己生活大半辈子的故土,就留了下来,孤零零地守护着自已的家。早上,太阳在他的祈祷中升起,晚上,在月光下,他面对神山佛地,虔诚地朝拜,他希望在神的保佑下,走到外地的乡亲们能生存下去。他多次对天起誓,对来运转之日,一定要叫家乡变好,吸引乡亲们回来,过上团圆安乐的日子。老牧人的至诚,被天上的地藏神(传说掌管人间的一切善神)知道了,地藏神手执“梅龙”(神镜,命镜),朝地上一照,发现草原上有旱魔兴妖作怪。众生四处逃难,死的死,病的病,就像掉进了灾难的大火坑,地藏神就派身边的三位弟子,降临大地,普救众生。三位弟子降临后,首先遇到这位老牧人,就问:“老人家,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老牧人说:“天无绝人之路,这里活不成了,他们妻离子散,各找自己的活路去了,有的走东,有的向西,如今很难知道他们在哪里。”

三位弟子又问:“老人家,你孤独一人留在这里有啥用?”老牧人说:“有草的地方就有牛羊,有树的地方就有鸟儿,有人烟的地方就有神灵关照。我若一走,生我养我的故土,就会野兽出没,失去佛对它的保佑,就会从此荒无人烟,所以我不能走,死也死在这里。”三位弟子说:“没吃没喝,你老人家怎么活下去呢?”老牧人说:“双手就是聚宝盆,我们牧羊人,世世代代,靠一双使不烂的手,就会牛羊满山,有衣有食。天旱难挡,为了乡亲们,我日日夜夜口诵着‘嘛呢叭咪哞’的六字真言,心里惦记着大慈大悲的佛的尊容,难道佛爷看不见吗?”三位弟子说:“你年老体衰,无儿女无依靠,对人世还没有什么希望,我们送你到天宫在地藏神的护佑下享乐,把人间的苦难全忘了吧。”老牧人说:“人不咽气,希望不灭,我求佛的保佑,不是为自己能升天,愿死在家乡的泥土上尸骨变成一棵大树,树上的仙桃仙果四季累累,供千万人享用,能叫乡亲们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上自己的牛羊,两眼望着这棵大树,高高兴兴,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来,世世代代,安居乐业”。

三位弟子听了牧羊人的话,大发慈悲,大弟子说:“二位师弟,我奉大师地藏神的命令,来解救人间苦难,我深受老牧人的感动,为了表达我对大师的诚心和对众凡人的怜悯,我要化作五谷种子,你们把我撒在土里,长出五谷杂粮,供人们食用。当庄稼成熟时,众人一定会回来,你们回去向大家禀报吧。”二弟子说:“我也和师兄一样,愿意跟着老牧人,为人间造福,师兄愿化作五谷种子,小弟就变成耕牛,日日耕作不息,让你尽快生根发芽结果,解救众人”。三弟子说:“我也接受过大师的恩点,遇水能化作蛟龙,遇到旱魔就化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水,既然大师兄化为五谷种子,二师兄化作耕牛,我化为水,我们千万年在一起,谁也望果节赛马活动离不开谁。”

老牧人听了这三位的话,急忙跪倒说:“树老难发花,人老两眼花,我没有看出三位是神,出言不恭不敬,请罪!请罪!”三位弟子说:“老人家,你算得上是佛的忠实弟子,一生为众乡亲操劳,舍己为人,功德在众人眼里闪亮,应升入天堂。”老牧人说:“三位大师,你们的所作所言,使我大彻大悟,原来佛和天神的旨意就在普渡众生,解救苦难……”说罢,老牧人就在三位弟子的眼皮底下化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果树。数日之间,上面硕果累累,香气四溢。

三位弟子用眼泪看着老人树,大弟子立即化作千万颗金灿灿的五谷种子,二弟子化作一头勤恳的耕牛,把种子一粒粒地种进泥土里,三弟子化作一条日夜滚滚不息的大河,河水浇灌着庄稼,滋润着草原,庄稼很快地成熟了。

这件事很快被逃往外地的乡亲们知道了,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大家看到金果满枝头,供大家享用的大果树,看到大片大片金光灿灿成熟的庄稼,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人们怀着对老人的思念,对三位大师的尊敬,有的口念六字真言,有的高唱赞歌,有的高举经幡,有的点燃香火,围着金果子树,围着庄稼地,绕着大河,穿过森林,走呀,走呀,不停地转来转去,流连忘返,心思重重,说不尽老人的功德,唱不完三位大师的恩典。有人点起了大火,燃上松针柏枝,把摘下的第一个金果,把收下的第一穗青稞,放在火上,感谢地藏神,同时也祭奠老牧人和三位大师。

网站地图